第(2/3)页 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的质量没有问题,人物刻画不偏不倚,洗白点到即止,从不神话;群像感强,大争之世纵横捭阖之感跃然屏幕;情感细腻,节奏紧凑,台词精细,文白夹杂,古意盎然,bgm浑厚大气,完全拍出了我想看的大争之世的感觉。” 岳关对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的称赞让其他人很意外。 张健伟疑惑道:“但是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的成绩还是一般。” “很正常,我喜欢,不代表广大的观众就会喜欢。张老师,我们文艺工作者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总是拍我们自己喜欢的戏,而不是拍观众喜欢的戏。我们是干这行的,见的太多了,所以和普通观众的口味已经很难在一条水平线上了。 拿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来说,你最先考虑的是还原史实,所以台词都特意设置的古风古韵。但是从观众的角度看,他们看电视其实不是来看史实的,他们第一是想看得懂,第二是想看得爽。如果想看史实的话,他们会更愿意去看历史书。” 张健伟有些听明白了岳关的话。 “艺术创作,除了要尊重史实之外,还要尊重观众的口味?” “准确的说,是要把观众的口味放在尊重史实前面。如果两者不冲突,自然是最好的。如果两者冲突,是我的话,我会选择站在观众这一边。” 《琅琊榜》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 你要是说权谋戏,《琅琊榜》就是个笑话。 但是除了权谋之外,《琅琊榜》真的是部好剧。 《权力的游戏》比《琅琊榜》略强,但同样也是把观众受众放在了第一位,并没有刻意的追求烧脑和逼格。 逼格高,往往就代表观众少。 真的没必要。 “就算是我们想提高观众的审美眼光,至少也得先让观众喜欢我们的戏,然后再慢慢的提高深度。拍出来一堆观众不感兴趣的戏,任由你拍的再好,观众根本不看,又有什么价值呢?冯小钢说我们国家垃圾观众太多,所以造就了很多垃圾电影。其实我觉得他说的是客观现实,但是这话不应该由我们来说,而是让观众自己内部争论。 我们是给观众拍戏看的人,如果连垃圾观众都征服不了,我们被淘汰不是应该的吗?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在不能改变环境之前,我们要做的首先是适应环境,然后再图谋改变环境,顺序是不能颠倒的,否则会被提前饿死。” 这几天冯小钢的《私人订制》上映了。 被观众和媒体骂的很惨。 然后冯小钢公开放炮: 就是因为龙国垃圾观众太多,才造就了这么多垃圾电影。 讲道理这话其实毛病不大,咱们国家的垃圾观众确实多,所以把那么多不该捧红的戏捧红了,具体的就不点名了,大家心里都清楚。 但这话不应该由冯小钢说出来。 毕竟《私人订制》也不是什么好电影…… 而且,冯小钢自己的身份就是个导演。 身为导演骂观众……这不是找死吗? 岳关的话,在场的人都听进去了。 但是改不改这种事情,就不好说了。 而且,就算是想改,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。 张健伟就感慨道:“现在观众的口味太杂了,拿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来说,基本看过的观众都给了好评,我就算是想改,也无从下手。去问那些不喜欢的观众,但他们不喜欢的理由五花八门,我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全部要求。” 岳关点头:“这是肯定的,所以如何把握好这中间的平衡,就是一个普通编剧和优秀编剧的分水岭,也是一个普通导演和优秀导演的分水岭。这种事情我是帮不了忙的,还得靠你们自己悟。” 能够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把握好平衡,就是大师了。 大师哪有那么容易培养的。 岳关也不可能做到。 他只能把路给他们指出来,能做到哪一步,还得看他们自己。 看了若有所思的几个人一眼,岳关忽然想到了一件事,赶紧补充道:“我建议你们拍观众喜欢的戏,也不是让你们臆测观众喜欢什么就拍什么。咱们国家的文艺工作者脱离观众太远了,我给你们举个例子,现在很多年轻观众是不喜欢恋爱剧情的,别总是把观众想的那么二逼。有部缉毒片,导演非要让主角战友的前女友和主角谈恋爱,然后信誓旦旦的说这是为年轻观众拍的,因为他觉得年轻观众喜欢看……讲道理我们年轻观众的智商没那么低,素质也没那么差,真不喜欢看这种情节。” 这部戏叫《破冰行动》。 要不是黄景鱼强烈反对,导演真的会把他和那个女护士凑到一起的,而且导演还觉得是为了观众考虑…… 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是《人民的名义》,黄毛的剧情那么膈应观众,原因也是因为导演觉得年轻人不喜欢看一群老头子演戏,喜欢看年轻人的戏,所以给黄毛各种安排戏份…… 第(2/3)页